试译

楼主
ffq咧单词5 2013年12月16日 00:07
蒂姆·高尔斯并不是你认为的那种典型博客,他是剑桥大学的一位数学家,曾获得过数学界最高荣誉奖——菲尔兹奖,这个奖常被比作数学界的诺贝尔奖。他的博文充满了各种有关数学的观点和领悟。 2009年1月,高尔斯决定在他的博客中进行一项不同寻常的社会实验。他挑选出一道重要的数学难题,一个他自称“很想解决的难题”。但他并没有独自攻克这道难题,或者是与几个同事一起,而是将难题在博客上公布,使用博客集思广益来攻克难题。此外,他还公开寻求帮助:任何对这个难题有见解的人都可以在博客中留言。众人拾柴火焰高,高尔斯希望不同专业和角度的观点能够相互启发,共同解决他的数学难题。他还给这项实验起了个“博学工程”的绰号。 “博学工程”初始进程缓慢:在这个难题刚公布的7小时内没有一个留言。随后,来自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家乔瑟夫·索利摩西提出了一个高尔斯难题的变体。这个变体虽然相对简单点,但索利摩西认为会对原题有所启发。15分钟后,亚利桑那州的一位高中数学老师杰森·戴尔插入了自己的观点。之后不到3分钟,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数学家陶哲轩补充了自己的观点。同高尔斯一样,他也获得过菲尔兹奖。随后评论开始爆发:接下来的37天内共有27个人留下800条评论,内容超过17万字。在评论里你可以看到:各种观点以惊人的速度被提出、修改和摒弃;顶级的数学家出错,解题方法错误,不辞辛苦地重复验算,不屈不挠地寻求解决方法。经过所有的错误和曲折后,希望的曙光渐渐分明。高尔斯将解题过程描述为“研究就如同用手驱动汽车一样”。“工程”进行到第37天后,高尔斯宣布:原题已经被解决了,甚至比原题更难的难题(原题只是它的一个特例)也被解决了。他称解题的这六周是“我数学生涯中最为激动的日子之一”。仍有几个月的后续工作要完成,但核心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(若想了解高尔斯难题的相关细节内容,请参见附录;若只想看这本书,则大可跳过那些细节内容)。 难题并未就此打住:自从高尔斯公布难题以来,几乎有二十多个难题和类似的难题被公布,其中一些甚至比高尔斯的难题更加“野心勃勃”。百余位数学家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参与了此次解题,这种合作解题模式开始在数学界蔓延。同首个“博学工程”一样,几个类似工程同样取得了成功,这确实提升了我们对数学的理解。其他一些取得了更高层次的成功,但是仍未达到它们的预期目标(有时候极具野心)。不管怎样,集体合作解决数学难题是一种有力的

登录以发表回复